丰收在望,济源小麦收割正酣

发表时间:2024-06-06  来源:济源文明网

  小麦覆陇黄,田间收割忙。临近芒种节气,小麦迎来收获的季节。金黄的麦子、来回穿梭的收割机……济源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

  6月1日恰逢星期六,市民左先生便带着妻儿赶回下冶镇楼沟村,帮助家人收割麦子。

  左先生家种了十多亩小麦,现下正是收割的好时机。这要放在几年前,地里的麦子全靠人工收割,左先生夫妇必定早早就赶回去了。十多亩的小麦,收割、运送、脱粒……一系列操作下来,需要一家人忙碌好多天。

  “过去,一年当中农民最苦最累的就是夏收时节。收割麦子全凭手里的镰刀,一天下来也就能割两亩地,还累得腰酸腿疼。”左先生说,现在不同了,联合收割机一上场,不到两天,十多亩的小麦就能全部收割完成,不仅不掉粒、无麦糠,还可秸秆还田,给农民省了不少事。

  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曳,几台收割机开足马力,正在楼沟村麦田中忙碌穿梭。伴随着阵阵轰鸣声,饱满的麦粒被卷进收割机里,地里只剩下被打碎的秸秆。手中没有了镰刀,农户们开着农用车,在地头边聊天边等着收割机把自家收获的小麦装袋上车。

  “先拉回去晾晾,等到收麦子的人过来了再卖。”一位农户说,今年收成还算不错。“亩产1000斤应该不成问题。”该农户笑着说。

  与楼沟村相隔数十公里的玉泉街道西马头居委会的农田里,麦子早已收割完毕,农户们正忙着给地浇水、施肥,马不停蹄地开始种植玉米。

  “我们5月30日就开始收麦了,近90亩的麦田,一天就收完了。”西马头居委会种粮大户王建军告诉记者,今年小麦产量尚可,平均每亩可收获1100斤的小麦。提前联系好的收购麦子的客商就在地头,麦子收割后直接在地里就卖了。“现在已经开始着手种玉米了。”王建军说。

  与其他农户种植的小麦不同,位于五龙口镇北官庄村的济源市和丰家庭农场内的小麦主要用于高筋麦育种。该农场负责人郑志远告诉记者,农场种的1000余亩小麦是高筋小麦,属于专用优质小麦类别。其面筋含量和筋力水平都较高,适宜制作拉面等食品,收购价高。

  “我们这些小麦主要销售给种子公司,经过他们专业技术筛选,选出一批更为优质的种子,再卖给我们种植。”郑志远说,这样小麦种子就会越来越优质,抗性、产量和质量也会越来越好。

  6月2日上午,记者在和丰家庭农场的麦田看到,两台大型收割机正穿梭在金色的麦浪里,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今年的降水、温度、光照等天气条件总体良好,对小麦孕穗和灌浆十分有利,所以收成还算不错,预计亩产1100斤左右。”郑志远说,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同时运作,预计3天左右就能完成收割。“明天收购秸秆的公司就会来地里收秸秆,等全部忙完,就能直接种大豆了。”郑志远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麦子的好收成,除了天气加持,还离不开济源农业农村部门的努力。据了解,在大气候条件利好基础上,济源农业农村部门强化技术指导,认真落实种子包衣、精细播种、科学运筹肥水、病虫草害统防统治、“一喷三防”集中喷施,以及后期防干热风、防早衰、防倒伏等关键技术。为组织好夏收保障工作,济源提早制定《济源示范区2024年小麦抢收工作应急预案》,成立“三夏”工作指挥部及七个工作专班,向社会公布农机保障、蓝天卫士等值班电话,全力以赴护航“三夏”生产。

  在西马头居委会的农田里,记者看到了几名戴着红色袖章的志愿者。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志军告诉记者,进入“三夏”以来,他们便积极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督导防火禁烧,掌握麦收进度。

  “现在正是农户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也来出一份力,确保农户麦子颗粒归仓。”张志军说。(济源日报记者 李亚楠 )

【责任编辑:张 磊】

主办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址 大河网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


Baidu
map